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》要求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、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,重视进步学生的思索能力,进步创新性思索。鼓励学生自在地表达、有特点地表达、有创意地表达,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,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。在写作教学中,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,体验人生,关注社会热点,激发写作欲望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,不说假话、空话、套话,避免为文造情。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。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,按照要求进行加工,汇编成册,回顾和交流进修成果。
实际上高中作文教学长期以来,囿于旧教材的体系,依附于阅读教学,逐渐形成一种初高中按文体循环的难以突破的模式,高中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初中的作文课。这样就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无法跟上来。现在虽然高中教材在作文教学上有所改进,但要真正扭转作文教学的误区任重而道远。这里,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几许基本难题,谈一下自己的认识:
一、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规划
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规划,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何难题。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。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、重点,随心所欲。一学期下来,满足于作文的次数,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进步。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,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;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,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,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。
二、大多数教师作文教学技巧陈旧
大多数教师重行文、轻经过,重讲评、轻操作。每次作文剩下“聪明——行文——讲评”的简单循环,从认识始,到认识终。既砍去了行文前对生活的一系列的准备活动,又割断了行文反复修改的再操作机会。这样就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成为闭门造车的假大空的典范之作。每篇作文都成了单纯的应试之作,行文处于突击情形,讲评成了作文的结束。在这种教学指引下,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不足只停留在抽象认识上,怎样有实际能力进步呢?更有甚者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。